我們現在所說的“紅木”,其實是從“紅木家具”一詞中衍生而來。
筆者認為,先有“紅木家具”才有所謂“紅木”的概念,而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先有紅木,然后將它做成的家具就叫“紅木家具”。這種理解只是在有了所謂的“紅木標準”后出現的。因此,“紅木”和“紅木家具”不應混為一談。
科普
關于“紅木家具”一詞的說法,明清家具專家濮安國給出了清晰的答案:“紅木家具”早先是江浙、上海、嶺南一帶對用酸枝做的家具的一種通常叫法,由于木材鋸開時斷面呈暗紅色或深紅色而得名,學名“交趾黃檀”,俗稱“老撾大紅酸枝”。大紅酸枝這個稱呼的使用以往比較多,特別是民國以后,很多廣作家具是由這種材料做成,探究起來似由前清“十三行”貿易肇始。
“紅木家具”形成概念是在改革開放以后,對紅木家具的追捧則是這十幾年來的事情。
近十幾年來,紅木家具用材如海黃、紫檀、大紅酸枝的價格輪番上漲,令人瞠目。由于紅木家具原材料的稀缺性,其價格上漲的趨勢應該還會持續。
不僅如此,當下紅木家具已成為時尚,新時代的優秀紅木家具保留了傳統工藝的精華與現代人的實用需求,成為很多人裝點居室的首選。此外,紅木家具生產企業這些年發展很快,原來在全國只是零星分布的紅木家具產區,如廣東中山的大涌、江門的臺山以及江蘇的常熟等,現在已是呈片狀分布,大有星火燎原之勢。
為什么很多人喜歡傳統家具,是喜歡木頭帶來的那種感覺,喜歡傳統工藝中傳遞出的那些文化信息,以至樂在其中。但“紅木家具”為什么很受歡迎?
象征化
除其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,以及其作為家具的實用性之外,關鍵還是它賦予了“財富”的象征。
人們一方面把對于財富追求的愿望寄托其中,另一方面則是把財富物化了。畢竟看著價值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家具,比看著鈔票要有文化得多。
文化底蘊
在紅木家具里,中國傳統家具這是一幅以物質與手工技藝傳承的、非文字書寫的承載著我們最古老、最正宗的中國傳統文化信息。,又含有中國獨特人文精神的歷史畫卷。
究竟什么是家具里的“中國文化信息”?
獨特于世界的家具制作,即中國傳統家具制作工藝。
一曰“榫卯”,即結構與構成,是中國傳統家具的核心和靈魂;二曰“造型”,就是通常說的“形制”,中國傳統家具的基本特征與面貌;三曰“裝飾”,包括雕刻、圖案、涂裝等。